第36章 回到花溪村-《半称心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晓荷你慢点儿吃,没人跟你抢!“母亲一再提醒。

    可是,夏晓荷实在是太饿了,吃每样菜都香,连空嘴吃米饭也香,她狼吞虎咽,恨不得把这一个学期的亏空一下子全都补回来。

    饭后,她才意识到悔不该不听母亲的劝说,她再也不能坐在炕上享受温暖的被窝了,必须来到院子里来回走动,做做广播体操,甚至要跑一跑跳一跳,否则肚子涨得不行,连呼吸都感到难受。她这才知道,原来过饱比饥饿的滋味还要难受一百倍!

    一通折腾,实在是累了,夏晓荷回到炕上迷迷糊糊睡着了,直到太阳西沉,幕色四合,15瓦昏黄的白炽电灯泡亮起。

    晚上,母亲做了稀粥,用葱丝拌了红咸菜,喊晓荷起来吃一口。一股漾食的味道冲进了晓荷的鼻子,她哼叽了一声,继续躺着不动。

    母亲坐在女儿的身边开始抹起眼泪:瞧瞧把孩子都“克劳“成啥样儿了!但凡我们这当爹妈的有点本事,能多挠扯点儿,给孩子多寄点儿钱到学校,让孩子买点儿零食补补,也不至于饿成这样儿。

    夏晓荷强忍着胃涨的痛苦,一轱辘从炕上爬起来,搂住妈妈的脖子说:“妈,你说啥呢,是我不听劝吃撑了,管你们什么事呀!你和我爸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父母。你们吃太多苦了,等我将来毕业挣钱了,一定好好孝敬你们。“

    这样的时候,父亲往往会坐在一旁闷不作声,抽着旱烟,一根接一根。旱烟是父亲在房前屋后的空地自己种、自己晒的。卷旱烟的纸是用孩子们两面都写过的练习本裁成的。后来,夏晓荷发现,父亲抽旱烟的频率,能反映出他的心理状态。高兴时抽一根,是“耍烟儿“,苦恼时一根接一根地接力抽,甚至都不用划火柴点,是”借烟消愁“,其结果往往是愁更愁!


    第(3/3)页